海綿城市建設-青海西寧篇
海綿城市建設-青海西寧篇
青海省西寧市入選2016國家的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也于8月19日在西寧召開。生態文明建設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近年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西寧市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提升城市綠色發展和建設轉型升級水平的重要抓手,構建“山—水—城”一體共治的海綿城市建設體系,有效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全域化、自然化和本地化。今年,城北區“海綿城市”建設主要范圍:東至新寧橋,南至湟水河,西至海湖橋,北至青藏鐵路。截至目前,海綿化改造工程包含7個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美麗水街東延伸段、海西路綠地海綿城市建設、西站一巷、二巷內澇治理及海西西路雨污分流海綿化改造。
3年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中對51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4.6萬余居民直接受益。面對老舊小區諸多問題,相關部門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指導,充分利用場地的豎向與景觀生態功能,通過灰綠結合的方式營造老舊小區良好環境,設計透水路面、下沉式綠地等方式達到雨水收集儲存的目標,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3年來,西寧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從城市空間格局的發展角度提出西川新城先綠后城的發展理念;依托多巴新城控規調整,傾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將多處工業用地調整為生態綠地,啟動南川工業園區72公頃的濕地建設,北川工業園區150公頃的濕地建設;啟動南北兩山綠色生態屏障項目,投入38.58億元完成北山美麗園等項目建設,總面積134.5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將試點區內群眾反映強烈的7處內澇點作為首要問題予以解決,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潛移默化地轉換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按照“街頭添綠、道路擴綠、片區建園”的思路,打造“點上出精品,線上成綠廊,成片成景觀”的綠色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