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透水路面打造海綿城市
宿遷透水路面打造海綿城市
宿遷2017年在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檔案的前提下,先后制定印發《全市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全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宿遷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技術導則》。
以馬陵河治理為例,宿遷堅持海綿城市理念,在對整個片區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排查并制定方案,著力完善管網配套,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做到雨污分流的同時,溝通馬陵河與中運河,配套建設源水生態濕地,通過自然凈化,為馬陵河提供清水補給;退地還河及退地還綠工作,保持生態基流,拓寬河道水面,新建沿河公園。“兩岸變綠,河水變清,水里魚蝦成群……”家住馬陵河邊的市民張婷婷說,經過科學治理,馬陵河已經由“臭名遠揚”的“龍須溝”變成宿遷老城區一條“生態河、景觀帶、南北大通道”。
在河道治理中,宿遷沿河公園、濕地公園等海綿城市項目中,透水混凝土路面是比較常見的新型鋪裝材料。透水混凝土顏色豐富,在公園的景觀建設中可以有更靈活的運用,在路面通過設計圖案,突顯公園的主題,為人民提供更優雅的生活憩息的環境。透水路面還有15-25%的孔隙率,也解決了市民的出行困擾,小雨不濕鞋。
倡導綠色的、低碳的、可持續的城市,摒棄傳統的粗放模式,“海綿城市”更是踐行“美麗中國”進程中派出的一支“先鋒隊”,精準探索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凈化”快人一步,“積存”收放自如。
在宿遷海綿城市建設中,透水路面的發展給佳境生態帶來了機遇,佳境從事透水混凝土等路面施工已經10余年,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透水路面建設中找到契機,開始布局透水路面的建設,現已經形成了技術研發、材料生產、道路施工、網絡銷售等一系列標準化運作。
- 上一篇:寧波海綿城市建設解決民生痛點
- 下一篇:宿遷市海綿城市對道路、公園等建設提出新要求